星期五, 五月 18, 2007

不饮历史这杯苦酒,必将重蹈覆辙

作者:何清涟 2007-05-02 17:15:31

“他人的生活”因获得奥斯卡奖而走向世界,在国安部门日益深入渗透民众生活的中国,这部影片引起的共鸣非常强烈,尽管官方媒体只字未提此片获奖的信息。

德国近年来一直在发掘共产党统治这段历史的黑暗面,涉及这一题材的还有“再见,列宁”等影片。但一直以出“思想家”著称的俄罗斯不仅在历史反思中缺席,脆弱的民主体制更是风雨飘摇。在其它东欧各国,曾在社会主义专制政权中安全部门任职者,想登上政坛困难重重,只有在俄罗斯,这一经历反而成了领袖魅力之源。

我曾就此问过两位俄罗斯的知识精英,其中一位答复是因为民主化带来的结果不如原来预期的好,反而使俄罗斯失去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另一位则解释说因为苏联统治时期长达70多年,尤其是精英群体几代人均受其惠,如果否定这段时期,就等于否定自己以及父辈乃至爷爷辈的一生,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主张掀开这段历史的黑暗面。这位知识精英还谈到,正因为如此,所以俄罗斯现在展示的前苏联历史是相当不完整的,有十月革命但没有列宁;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卫国战争,但没有斯大林。

正因为没有清算社会主义制度的累累罪恶,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俄罗斯,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曾经带给他们的痛苦假作不见,只有对失去原有世界地位的悲哀叹惜,只有对俄罗斯经济萧条的扼腕绝望。也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前克格勃官员普京才能毫无障碍地登上总统宝座,并被俄罗斯人以“彼得大帝第二”相期许,他本人亦以此为其政治生涯的最高目标。

清算历史罪恶时,制度与人的关系,以及个人应该对那段历史负什么责任,这确实只能因时、因地、因民情而异。不过只要不过分短视,就应该明白至少应该有个原则,那就是俄罗斯固然可以接受前克格勃官员普京做总统,但对克格勃这一专制政权用来钳制民众思想政治自由的工具,却必须要从道义上和政治上加以清算。

而俄罗斯正是因为没有清算这段历史,因此经济走出低谷,但政治上的倒退却非常明显,比如为了钳制不同声音,打击对立势力,特别是打击那些控制舆论的经济寡头,以求控制舆论;撤掉原来的安全总署,按克格勃的风格重组新的国家安全部;控制杜马,并让它为自己所用;越来越多地使用原克格勃人员作为重要官员;个人崇拜又死灰复燃――这一切已经使俄罗斯本来就异常脆弱的民主制度命若悬丝。

俄罗斯的一些知识精英对此的解释是,为了稳定(其实是经济状况改善),为了俄罗斯再次成为超级强国,他们甘愿在政治上冒险。而普通公众则希望普京的统治使他们的生活既像在前苏联时期那样轻松,同时又享受当年所没有的自由。而普京创造的“俄罗斯经验”此刻还有一个国际知音――中国,因为普京,中国当局又找到了一个“威权体制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范例,所以不管俄罗斯与中国如何同床异梦,中国吹捧普京都全力以赴。

但普京所利用的手段,只不过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斯大林等政治强人的专制铁腕的翻版。不仅如此,普京在经济政策上模仿中国政府,加强国家在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方面的作用,强化国家调控体系,使俄罗斯经济成为“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但俄罗斯人显然有意忘记一点,那就是普京的经济复苏是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抬升给了他良好机遇,不完全是他的政治手腕在起作用。仅仅据此再加上所谓“中国经验”,就贸然断定专制手段有利于经济发展,显然太过轻率,因为至今为止,人类已有的经验仍然证明,只有以公正、透明、制衡、监督为特征的民主政治,才能保证一个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并让人民有尊严地生活。

反思历史从来是苦涩的,但忘记历史却注定要受到惩罚。可以肯定,俄罗斯如果退回到苏联时期,恐怕俄罗斯人既不会得到苏联时期的轻松,又享受不到目前这种脆弱的民主体制下的自由。这一道理于中国也一样:怀念毛泽东时代并让中国退回到那个时代,中国人连哭泣的资格都将丧失,因为第二次重犯旧错无法令人同情。

--原载:《华夏电子报》第189期,2007-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