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日记”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日记”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四, 二月 01, 2007

2007日本流行歌曲「千の風になって」



这个版本发挥得比较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RnBtvjuYRg

歌词:

「千の風になって」
新井満日本語詞・新井満作曲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 畑にふりそそぐ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 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朝は鳥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目覚めさせる
夜は星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見守る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千の風に 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 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あの 大きな空を 吹きわたっています

试译如下:

《我已化作风》

别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并不在那儿 并未睡去
我已化作风 一阵阵的风
吹过那辽阔的天际

我是秋日洒满田野的阳光
我是冬季璀璨如钻的飞雪
我是清晨唤醒你的小鸟
我是夜晚眷顾你的星辰

别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儿 并未死去
我已化作风 一阵阵的风
吹过那辽阔的天际

我已化作风 一阵阵的风
吹过那辽阔的天际

吹过那辽阔的天际

英语原作:

Do not stand at my greave and weep
Words by Mary Frye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softly fall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
I am the fields of ripening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in the graceful rush
Of beautiful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tarshine of the night
I am in the flowers that bloom
I am in a quiet room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
I am in the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星期二, 一月 30, 2007

肉!肉!肉!

住在前东德的卡尔·斯莫林斯基是位养兔专家,养了42年兔子。他所饲养的大灰兔在去年举行的评比会上获得冠军。

之后不久,一位亚洲人前来登门造访,亮出的身份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官。这位外交官说明来意,卡尔引其观赏自己的兔舍。见到卡尔养殖的肥硕的大灰兔,外交官激动不已,失声呼到:“肉!肉!肉!”。

这则日语新闻的标题就是“肉!肉!肉!”,想起日本人当年奇袭珍珠港的暗号:虎!虎!虎!令人捧腹。

看来朝鲜人是急了眼了,一会儿印假钞,一会儿卖白粉的。前一段电视上看他们养鸵鸟、养袋鼠,这回又被一只能产10公斤肉的德国大灰兔激起了极大革命热情。

卡尔以正常价1/3的价格出售一批兔子,同时,他还接受了朝鲜政府的邀请,准备前往朝鲜指导养殖。

那位外交官还问了卡尔一些有关政治的问题,比如他对前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看法。卡尔表示:还不错啦,至少没把我们给饿死啦!

大力发展养殖业,解决好国内人民的蛋白质供应倒不是什么坏事,不要老虎头蛇尾就好。金正日同志经常弄些个解决肚子问题的伟大发明,通常都是无疾而终,比如那个曾被中国某报大力宣扬过的著名的“土豆革命”。

经常觉得北朝鲜是个恶搞出来的巨型主题公园,如果能够制止里面经常发生的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应该把它保存下来,最好申个遗什么的。

星期四, 十二月 28, 2006

HGW XX/7 gewidmet,in Dankbarkeit.

德国人民,感谢你们这部片名被翻译得俗不可耐的电影《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祝福你们!也祝福我的同胞......新年快乐!



Thank you for the German People! Wish you a very very Happy New Year!

有个Party,来吗?

2002年5月8日,当时两岁的Hanmi一家5口强行突入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通信社记者全程拍摄了事件经过,并将图像发布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这一时期在中国国内,北朝鲜脱北者突入西方国家外交使领馆及学校等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政府对此实施了特别的戒备措施。

根据在中国采访中的记者回忆“后来知道他们一家在3天前已经到达沈阳,并在物色机会。下午四点整,他们装作偶然路过总领事馆,然后猛然间冲了进去。”

两位男性突破了武警的拦阻成功进入领馆,包括Hanmi在内的女性三人在门口被抓获。整个过程全部被共同通信社的相机记录下来。

为什么能够把这一瞬间记录下来呢?

“北朝鲜人权国际联合会的文国韩代表参与了逃亡计划的筹划。共同通信社由于与他们频繁交换信息而受到中国当局的监控。由于电话被窃听,他们似乎是用暗号互相联络的。文国韩方面致电共同通信社担当记者:‘周末有个Party,希望你们能参加。’记者问:‘地点在哪里?’对方回答:‘不在总店,在分店。’然后就挂断了。总店是指北京,分店是指上海、大连、沈阳等地。大概是参照其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担当记者确定分店应该是指沈阳。”(脱北事件资深记者)

北朝鲜难民救援基金会的加藤博说:“事后我听说当初他们是瞄准美国领事馆的。但由于戒备森严,后改为日本总领事馆。”

“处于中国当局监视下的共同通信社记者出于安全考虑,于事件前一天的5月7号前往北京机场,准备搭乘去往大连的航班,但错过了原定班机。结果,原定搭乘的中国北方航空班机发生事故而坠落。”(前资深记者)

大难不死的共同通信社记者乘另外航班到达大连,翌日一早到达沈阳。

“当天上午,共同通信记者临时借用了总领事馆对面的一座5层居民楼上的一户房屋,并驾好了摄像机和照相设备,等待那一瞬间。”(同前)

共同通信社在事件后较早时期说录像是由脱北者支援团体提供的,但后来承认那是由其记者现场拍摄。

询问起当时的担当记者,他只做了简短的回答。

“我是在他们的逃亡之前不久得到消息的。暗号?哦,由于电话被窃听,我们确实是用了隐语。到沈阳是当天到的。其它详细情况我不多说了。”

4年过去了。Hanmi一家现居住在韩国的南方小城。已经年满6岁的小Hanmi如今把头发染成了茶色,快活地上着幼儿园。

译自《周刊文春》2007年1月4日·11日新年特刊

付:Hanmi一家致布什总统的信

布什总统:

目前,北朝鲜的2000万人民依然过着猪狗不如的牲畜般的日子。他们有耳而不能听,有口而不能言。他们被金正日施以巫术,过着奴隶的生活。

我和我的家人在北朝鲜和中国所度过的日日夜夜,今日2000万北朝鲜人以及正藏匿于中国的人们正身陷其中。

今天我能来到美利坚合众国与你见面,决非偶然。我能来到建国于基督教精神之上的美国,乃是欲将上帝之声传遍世界的“神的计划”使然。

那上帝之声就是:代我传达在恶魔的掌控下呻吟的北朝鲜人民的苦难。

圣经上说: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将被杀,你须拦阻。”(箴言第二十四章)

这句圣经,是神向我和你,以及地球上所有信神的人们所要传达的信息。

2006年4月28日

为了2000万北朝鲜人民的解放和30万脱北者的被解救,并代表Hanmi一家

Kim GuangChol,Yee Kiok谨上

译自《世界日报》

星期六, 十二月 16, 2006

星期三, 十二月 06, 2006

雷鸣之海--强斯顿号沉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乎所有海战都是在夜间,或者是从以数公里之外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机间展开,因而在美国军舰的甲板上目击日本战舰实属异常。

然而,在1944年10月25日清晨,正巡回在菲律宾岛莱特湾附近海面上的美国驱逐舰强斯顿号的水兵们却亲眼看到了这种异样的光景。那是度尽劫波的生还者终生难忘的一幕。

从晨雾依稀的海平线下逐渐显现出来的十数艘战列舰和巡洋舰,是裕仁天皇御下的日本海军耸立着独特的佛塔状上层建筑的战舰。

强斯顿上的水兵们眼见远处日本战舰上炮光闪烁,炮弹朝着自己所在方位飞来。有人事后回忆,炮弹拖着犹如隆隆驶过的货物列车般的巨响从天而降。看到舰桥上的一名水兵作弯腰躲避状,“不用躲,”舰长阿内斯特•艾万茨说道:“能听到这声音就是说没有命中。”

形势是美军遭到了奇袭。为了阻止美军对菲律宾的进攻,日军周密布置了此次负隅顽抗的战役。作战意图在于将掩护进攻菲律宾的美军航母引开,以使日军部队能够突入莱特湾。

威廉姆•F•哈尔奇海军上将中计,率其麾下航母北上而去,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船队失去护卫。日本战列舰和巡洋舰从而在此获得了攻击弱小的轻武装美国驱逐舰和舰体小而速度慢的护卫航母的机会。

莱特湾海战作为历史上最后的大规模海战令人动容,它是一段勇气和混乱交织而成的壮烈故事。

强斯顿号舰长艾万茨出身于土著切诺基族,由下士进入美国海军学院学习并毕业,在人种隔离制度尚存的当时,乃海军中的凤毛麟角。

艾万茨知道自己的军舰已陷于绝境,但他下定在发射鱼雷之前决不让它沉没的决心,令军舰朝着炮弹所激起的浪花逶迤航行。这是由于他知道日方炮手在不断调整射击的目标区域。

在他发出“发射鱼雷”的命令前,强斯顿号蛇行了长达10分钟。射出全部10发鱼雷之后,军舰改变航向加速航行。射出的一枚鱼雷炸飞了熊野号巡洋舰的舰首。

于是日舰开始了对强斯顿号的齐射,3发应该是从日军金刚号战列舰上飞来的35英寸炮弹射入舰尾的机械舱和锅炉舱。据炮术指挥官罗伯特•海根的事后回忆,那一瞬间的冲击犹如“小狗被卡车撞飞”一般,它使得三名水兵从机械舱飞出,皮肤被褪去,显出吓人的白色。他们为蒸汽所伤,横尸甲板。

在其后10秒不到的时间内,又有3发炮弹击毁舰桥后部的舰楼。操舵室千疮百孔。从舰桥翼廊过来的埃尔兹华斯•韦尔奇中尉看见了倚在角落的鱼雷手杰克•贝克德。就在数分钟前,贝克德还在为“妙极了,准确,正常”地射向敌舰的鱼雷而欢呼。

他说他的右肩不对劲,却似乎不知道一只脚从膝盖被斩下。接过军医递过来的装有吗啡的注射器,韦尔奇默默地将它插入贝克德的手腕。然后,韦尔奇将地下的残肢捡拾起来扔到角落。后来他解释说:“那是为了保持士气。”

艾万茨舰长似乎不为所动,他的钢盔和衬衫已被吹飞,脸和胸膛被弹片擦伤,并失去了两个手指。他用手绢将手包扎后继续指挥。

尽管是少数,有人丧失了理智。一位平时显得顽强的下士开始哭泣,边跑边胡言乱语,一头钻进了装信号旗的口袋。也有人反而奋起。由于舰尾的电缆被切断,从舰桥的舰炮发射台上瞄准射击已不可能。

海根中尉在“犹如梦幻一般的”,“极度疲劳的”状态下,感觉“好像旁观者一般”。他操纵舰炮不断向敌军战列舰和巡洋舰射击,却不觉得给敌方造成了多大损伤。“简直就像拿纸团砸钢盔一样。”事后他说。

强斯顿号经受住了长达2小时的攻击。一方面是“照准着弹点的浪花航行”这一艾万茨舰长的策略奏效,另一方面是得益于舰体钢板单薄(仅有0.95公分),因而日军炮弹未被引爆而贯穿舰体。

上午8点半,艾万茨注意到美军航母甘比尔湾号正处于敌巡洋舰的猛烈炮火之下。“海根,打那艘巡洋舰!”他喊道,“把它的炮火从甘比尔湾号吸引过来。”

“是,长官!”海根回答,随后小声嘟囔道:“您没开玩笑吧。”

从强斯顿号的舰桥上,可以观察到日舰正在聚拢。艾万茨看到为了施加致命一击,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正驶向自己。敌舰已经完成了鱼雷发射准备。

舰上的指挥官们此刻已经知道,己方只剩下强斯顿号了。驱逐舰霍埃尔号已被敌军的集中炮火击沉,而驱逐舰的护卫船沙米尔•B•罗伯茨号也正在数公里外猛烈燃烧。艾万茨下令阻击驶过来的5艘敌舰。海军史学家沙米尔•爱略特•莫里森对此下评价到:“此刻强斯顿号已被判处死刑。”

强斯顿号上已经没有鱼雷,只有12英寸火炮还在轰鸣。据副炮手克林特•卡特的回忆“由于不间断的长时间的射击,炮身的油漆被烧得隆起,不时起火燃烧。”出身于德克萨斯州的卡特不断叫喊催促炮弹,作业室内传来回应:“幸亏德克萨斯没有鬼子啊。”

海根回忆,艾万茨舰长采用了海战中最为典型的勇敢战术,他指挥军舰从敌舰队前方横穿而过,同时对敌舰进行齐射,以此打乱地方阵容。这本来是战舰列队进行的战法,然而艾万茨却指挥着自己弹药匮乏的、几乎半崩溃状态的驱逐舰单刀赴会。

奇怪的是地方驱逐舰队此刻转舵掉头,开始退却。“艾万茨舰长见此情形异常兴奋,好像自己是一艘战列舰的舰长一般,旁若无人地在舰桥上大步走来走去,喜形于色地笑道:干的好!”

日舰本来已经做好鱼雷发射准备,但由于遭到强斯顿号出其不意的反击,不等目标接近便不得不将鱼雷发射出去。鱼雷在途中时速,使美舰能够轻易躲避。

日方的攻击此时已近尾声。栗田健男中将命令舰队退却。他错误地将轻驱逐舰强斯顿号误认为巡洋舰,而护卫航母也被其误认为是哈尔奇上将指挥的正规航母。

然而,对于强斯顿号来说,战斗的终结来得太晚了。上午9点,舰体已经被烧得乌黑,处于半毁损状态。舰长浑身血迹,坐阵于舰尾的甲板升降口指挥航行。

在又承受了几发炮弹之后,军舰劫数已尽,艾万茨终于下令弃舰。强斯顿号侧倾,舰首冲下,沉入大海。从逃出来的水兵中传出抽泣声,信管手汤姆•迪克森提醒自己不能哭,不能失去身体内宝贵的水分。

一艘日本驱逐舰慢速靠近。强斯顿号的生存者约270人和舰体残片一道漂浮于遍布油污的海面。他们已经做好了被机枪扫射和敌方投掷水雷的心理准备。在这次残酷的战争中,扫射海面上的生存者的事不时发生于交战双方。

旭日旗飘扬的驱逐舰在距离100米处停止,列队于甲板上的日军手上并未持枪。有人在拍手大笑,有人伸出食指好像在说:老子一级棒。其中一人扔下一个番茄罐头。仔细看去,日军舰长身着白色军礼服,在舰桥上举手齐眉,庄重地向勇敢善战的敌方水兵军礼致敬。

节译自《新闻周刊》日语版 2006年12月13日号Sea of Thunder

星期日, 十二月 03, 2006

星期五, 十二月 01, 2006

老子不要你管!--公民不服从的新实证

2002年8月,日本各级政府的网络化进程加速,“居民基本信息网”启动投入运用。这项日本政府认为旨在造福民众“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国家和地方政府合理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办公自动化措施刚一出台即遭反对。

尽管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使得基本信息被录入系统的居民在办理护照时只需填写居住证号码,无须提供证件实物等方面大大提高效率,节约对于日本人来说尤其珍贵的时间,依然遭到不少民众的坚决抵制,并以隐私权受到侵害为由,控告户籍所在地地方政府。

11月30日,大阪高等法院对来自大阪府内5个市的16位居民的维权诉讼案进行了宣判。

审判长竹中省吾指责了这个项目实施在制度上的缺陷及其将导致的危险性,并认定被告各地方政府,违背居民本人意愿,强制性地将其基本信息录入“居民基本信息网”数据库的行为违反宪法第13条,即保障个人隐私权的条款。

根据这一司法判断及原告诉求,大阪高等法院命令箕面市等三个市的地方政府,将4位已被登录的市民的基本信息即刻删除。

本案的核心判断是:「目的外利用を中立的な立場から監視する第三者機関がない。制度に無視できない欠陥があり、プライバシー情報が本人の予期しない範囲で利用される危険が相当ある」

――由于没有从中立的立场对规定目的之外的居民信息流用进行监督的第三者机构,本制度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居民的个人隐私相关信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在本人的预期范围之外被利用的危险性。

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漫谈

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

哈哈,发生在东柏林!一九八四年!!!的故事,关于窃听和私生活,当然还有政治。

据某个博客消息,这部名为《他人的生活》(另译《窃听风暴》一来俗气,二来过于“敏感”)的电影,片头语是:公开化无处不在!

嗯,值得期待。

希望不要像奥维尔那么恐怖,看完觉得嘴里没牙了。

以至于不小心就会说出些二加二等于五的新思想来。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a story

在网上搜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的有声书,偶然看到源于南方都市报的一段文字:“《海鸥乔纳森》我去年才见到,虽然仔细阅读却无法找到感觉,大概早已过了读励志书的年龄。”

--真为这位仁兄与此书失之交臂而深感惋惜,并且我有理由认为这种找不到感觉的感觉,正是源自“励志书”这一流行词,而造成这种先入之见的首先是海南出版公司2004年4月版的这本书的封带推介词:“飞得更高,视野才越广越远!”――这个短句除了凸现空洞的“励志”之外,还能有什么含义呢?再有就是译者郭辉的翻译本身将这篇寓言诗翻译得实在枯燥,且粗糙。

老实说我也曾对这个新译本有所期待,然而开卷三分钟之后,就真是已经“无法找到感觉”了。

这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译文确实没有把原著的韵律之美、简约和深邃演绎出来。

鉴于全能的Google大神已经告诉我,郭博士是位身残志坚,是位靠轮椅移动的女性,不忍过多口水。

还是让文章译文本身来说话吧。红字标出来的地方,疑似误译,请各位自去推而敲之。

It was morning,and the new sun sparkled gold across the Ripples of a gentle sea.

A mile from shore a fishing boat chummed the water. And the word for Breakfast Flock flashed through the air,till a crowd of a thousand seagulls came to dodge and fight for bits of food. It was another busy day beginning.

But way off alone, out by himself beyond boat and shore,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was practicing. A hundred feet in the sky he lowered his webbed feet, lifted his beak, and strained to hold a painful hard twisting curve through his wings. The curve meant that he would fly slowly, and now he slowed until the wind was a whisper in his face, until the ocean stood still beneath him. He narrowed his eyes in fierce concentration, held his breath, forced one... single... more... inch...of...curve...Then his feathers ruffled, he stalled and fell.

Seagulls, as you know, never falter, never stall. To stall in the air is for them disgrace and it is dishonor.

But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unashamed, stretching his wings again in that trembling hard curve - slowing, slowing, and stalling once more - was no ordinary bird.

Most gulls don't bother to learn more than the simplest facts of flight - how to get from shore to food and back again. For most gulls, it is not flying that matters, but eating. For this gull, though, it was not eating that mattered, but flight.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loved to fly.

郭译:清晨,平静的海面上,道道波纹里,闪耀着一轮初升太阳的金色光芒。离海岸一英里的地方,一艘渔船在下饵捕鱼,群鸥有早饭吃了,这个消息在长空中迅即传开,一时间,成千上万只海鸥飞来,东躲西闪争抢一点早饭,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然而,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却远离群鸥、海岸和渔船,在远方独自练习飞翔。飞到100英尺的高空时,他身下伸出蹼状的双脚,仰起鸥嘴,努力把翅膀弯成一条曲线。这曲线意味着他开始减速。此刻,他放慢迅速,直到风在他耳边低语,直到海洋在他身下又恢复了平静。他眯起双眼,尽量集中精力,屏住呼吸,努力使身体再弯一些……再……弯……一……英寸……可是,他的羽毛蓬散开来,他飞不动了,开始失速,向下掉去。

你知道,海鸥从不摇晃,从不失速。在空中失速对他们来说简直没面子,丢人。

不过,海鸥乔纳森利文斯并不感到羞愧。他又一次伸展双翅,再使双翼弯成那种曲线,颤抖着,费力地飞起来——慢慢地、慢慢地,又飞不动了——他是一只非同一般的海鸥。

大多数海鸥不愿自找麻烦去学更多的飞翔技巧,他们只满足于简单地飞到岸边觅取食物,然后再飞去。因为他们觉得飞翔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吃。然而,对于这只海鸥,飞翔远比吃更重要。海鸥纳森•利文斯顿热爱飞翔胜过一切。

任译: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使劲儿弯着翅膀。翅膀一弯,就可以放慢速 度。而现在,他越飞越慢了,慢得几乎听不到耳边的风声,慢得连脚下的大海也仿佛静止不动了。他眯起眼睛,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使劲儿想再……弯……那么一英寸……然后,他浑身的羽毛直竖,失去平衡,摔了下来。

要知道,海鸥飞行时决不摇晃,决不失去平衡。在空中失去平衡,对海鸥来说是丢脸的事,是极不光彩的事。

但是乔纳森并不觉得丢脸,他再一次展开双翅,依旧颤抖着使劲弯曲――一点、一点地放慢速度,又一次失去平衡――他不是只平凡的鸟。

大多数海鸥只求学会最简单的飞行本领――如何从岸上飞出去觅食,再飞回来。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飞行,而是觅食。但对这只海鸥来说,重要的不是吃而是飞。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

"The only true law is that which leads to freedom,” Jonathan said. “There is no other."

郭译:“唯一真正的法律是指向自由的,”,乔纳森解释道,“此外没有别的法律。”

任译:“只有通向自由的法律才是唯一的真正法律,”乔纳森说,“此外没有别的法律。”

BTW,那句把本书误导为“励志书”的宣传语是截取了里查德•巴赫的一段话中的几个词组。

评论家欧内斯特•甘评述到:“本书在《小王子》的奇妙世界里创造了一位高贵的新公民。我相信,所有领略了海鸥乔纳森的世界的人都将留连忘返。” ――这与突兀而功利的“飞得更高,视野才越广越远!”真是天上人间。

这是一篇关于修行、冥想、顿悟和幸福的寓言,也是一份请柬--邀你飞行于无极限的精神世界。

注:任译--“黄皮书”系列《爱情故事》合订本译者任吉生女士。

星期六, 十一月 25, 2006

2006.11.25

星期五, 十一月 24, 2006

人物专访:神风特攻队员之母,鸟浜登米(1)


能为明天即将去死的年轻的特攻队员们做的事情,也只有做他们母亲了…

1.萤火虫归来

收音机报时9点,新闻开始了。这时,微微开启的门缝中,一只大大的源氏萤火虫拖着光亮的尾巴,轻快地飞入店中。姑娘们几乎是同时,都看到了。

阿妈,宫川君呀!这是宫川君回来了呀!

被姑娘们叫唤,从内屋出来的登米顺着她们的所指看去。店中屋顶昏暗。当看到在那屋梁上停着熠熠发光的萤火虫时,登米的呼吸几乎停止。坐在屋内四角的士兵们集中了起来,有人说了一句:“唱啊!”。大家挽手并肩,泪流满面,唱起了《同期之樱》。唱到了登米喜欢的第三节。

你我同期之樱
即将四散飘零
在那花开的国都
靖国神社春天的枝头
让我们重逢绽放...

2.我会变成这只萤火虫回来

这是发生在昭和20年(1945年)6月6日,位于萨摩半岛较靠中央部位,鹿儿岛县,知览町的富屋食堂的一幕。在知览等待出击的特攻队员们经常出入这个食堂,并对对大伙儿关怀备至的老板娘登米怀着犹如对母亲一般的敬慕之情。对于明天即将去送死的少年们能够做的,就只能给与他们一些母亲般的温柔和宠爱,出于这样的想法,登米为特攻队员竭尽财力、努力奉献着。

6月6日是宫川三郎军曹的20岁生日。登米尽心做好了精致的饭菜,既是为他过生日,也是为他第二天的出征壮行。中途防空警报响起,大家躲进了防空壕。在防空壕里,宫川还扮成幽灵吓唬登米的女儿礼子她们。

从防空壕里出来,外面是一个没有星光的暗夜。街灯也在灯火管制下全部熄灭。食堂旁边有一条小河流过,河边有藤花架和路椅。在漆黑的夜幕之中,小河面上飞舞着一只只大大的源氏萤火虫。宫川开口说起话来。

“阿姨,我并没有什么可惦记的事情,但死了也还想回到阿姨这里来。对了,就这只吧。我会变成这只萤火虫回来的。”

“好啊,尽管回来吧。”登米说道。一面心里在想,是啊,宫川君,你会像萤火虫一样闪着光回来。

宫川用手电筒照着手表接着说:“9点,那我就明晚这个时候回来吧。食堂正面的拉门给我留条缝吧。

“知道了。会的啦。”登米回答说。

“我回来的话,大家给我唱《同期之樱》吧。那就这样了,阿姨。多保重。”

登米无言以对。她不知道这世上有没有给即将去死的人的临别赠言。宫川军曹的背影消失在暗夜的路上。

To be Continue

注:鳥浜トメ似应译为鸟浜富,为照顾语感,暂音译。

译自
Japan On the Globe(253) 国際派日本人養成講座
人物探訪: 特攻隊員の母、鳥浜トメ~蛍帰る

星期二, 十一月 21, 2006

星期日, 十一月 19, 2006

I have a dream

“为了让偏见少一些支持者,请上天赐给每个不公不义的地方一个马丁·路德·金吧,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连岳的第八大洲



I have a dream 全文


11月14日,马丁·路德金纪念堂奠基仪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星期四, 十一月 16, 2006

星期三, 十一月 15, 2006

西藏啊,西藏

朋友所拍,心向往之。












有富士山的风景



从后窗眺望。

2006年深秋的东京



从阳台上望去,左边是垃圾焚化厂的烟囱,中间的高楼就是伫立在巢鸭监狱原址上的Sunshine Prince Hotel。





AM 06:06 后窗。
这是11月深秋的东京

星期五, 十一月 03, 2006

活着真好!

  记不清在这之前什么是所谓热门话题,最近的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是--诗歌。

  一个个不相干的人名、地名和书名,还有一首首的所谓诗。这些议论在本质上,其实跟文化和诗歌都无关,很容易读出背后的交易。但是这些议论使我想起了若干个名字,以及若干张年轻而干净的脸,我拼命忍住了想要点燃一支烟的欲望,从书架的最上面一层,取下那一叠有点发黄的复印纸。

  我开始朗诵那些真正的诗,然后向我的朋友们致意:哥们儿,活着真好!我让他们的脸从我的脑海里慢慢飘过--我们都很有把握,未来,不久的未来,我们会让真正的文化和诗复辟。

  为此,我们可以不在意窗外的喧嚣,我们暂时忍受这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垃圾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