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十二月 18, 2006

不惧风雨的政治改革剧本

中国剧作家、作协会员沙叶新的《「宣传」文化》、《「腐败」文化》等政治文化文章获网络热评.剧本屡遭禁后,他加入独立中文笔会,自叹作品尽管观点尖锐,却实在是善意的。

被网民誉为「精神巨人」的上海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沙叶新,十一月被吸收成为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沙叶新早些时候接连写了《「表态」文化》、《「检讨」文化》、《「宣传」文化》和《「腐败」文化》等系列文章,本没有打算发表,只是给朋友私人传看,谁知有朋友将这些文章转贴到网上,竟在不计其数的网站上被竞相转载,引起极大反响。

沙叶新接受採访时说:「我写这类政治文化文章,是明知自找麻烦。在《「宣传」文化》的序言中,我表明还要接着写《「崇拜」文化》、《「告密」文化》。果然,麻烦来了。」

写了《「宣传」文化》之后,沙叶新在自己家中迎来一位朋友,闲聊一阵后,那位朋友说:「我这次是奉命而来的。上面要我来给你打招呼,叫你到此为止,别再写下去了。」沙叶新问:「如果不到此为止呢?」朋友回答:「对你不利。」

沙叶新当即正色道:「假如威胁我、迫害我,我将以死抗争。」朋友再三劝他:「你这样,让我如何向上面回话呀?」沙叶新为了不令这位朋友为难,想了想说:「你就说,我可以暂时不再写下去,但不等於我将来不写。暂时不写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最近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回话不久,上海市委一位高官要请沙吃饭。沙当时想,这么快请我吃饭,很可能是那位朋友没把他的原话完整地向上报告,他想在吃饭时再向这位官员表明态度。

可在吃饭时,那位官员竟然只字不提《「宣传」文化》之事,反而对沙说:「现在上海的编剧青黄不接,你是上海的老剧作家,希望发挥作用,可在大学办一个剧本创作研究机构,由你负责」。沙非常意外,想了一想回答:「如果成立这样的机构,我可以做两件事,一是讲课,我会认真地把我在写作上的经验和教训讲给年轻人听;二是可以帮你们看剧本,我也一定认真提出意见。但是,有两点要说明:一我不要你们的任何名誉和名义,二不拿你们的一分钱.」沙叶新觉得,若不如此坚持,就会被利用,会被招安。沙说:「他们或许是好心,让我有个官做,有点事做,免得再写那些让他们提心吊胆的文章了。」有了沙叶新这两点坚持,此事也最终不了了之。於是沙又在二零零六年九月一日写出了一万六千字的《「腐败」文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尚未倒台。

此文在网上引起巨大反响,网民们纷纷下载或者转发,并有大量跟贴.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上,有网民写道:「人说「现在知识分子富了,不再为百姓说话了」,「良心良心,多少钱一斤」,看了沙叶新的文章,眼前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形象」;「向敢说真话的人致敬」;「中国人中还是有血性汉子的,我们心里想的,不敢说出的话,终於听到沙老师振臂高呼」;「我常为周围人群的麻木和无知感到悲哀,看了沙老的文章,看了众多网友的留言,总算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总以为文化人都彻底麻木,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盼望有更多像沙老这样的作家走出来,为大众说话」;「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

政论文章网友热评

一位署名「百姓」的网民留言说:「拜託有办法的同志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都读一读.,要居安思危。」

对这类政治文化的思索和反省,沙叶新是从十年动乱开始的。他说:「一个自称是最优秀社会制度的国家,怎么会如此堕落、如此混乱、如此残忍!浩劫之后,当时全国,包括中共高层也都在反思。」中国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知识分子对这场浩劫是否负有责任?明哲保身、袖手旁观,是否也是帮凶?反思这些问题,对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不啻为灵魂的拷问。沙叶新说:「文革对我来说,也是一场灵魂的震荡.虽然我没有参加御用的「写作班」,但我想,假如当时我也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会去做的。所以我也应该反思。」

沙叶新说:「文革之后,我写戏,写随笔,都离不开这样的思考。在赵紫阳和胡耀邦执政时,我当时的精神是振奋的。但在一九八九年后,我思想发生很大转变,热情和希望逐渐冷落下来。我对改革开放是毫无疑问拥护的,但对改革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绝不姑息。十多年来,虽然经济增长了,环境污染、官场腐败、贫富不均……社会动荡日趋严重;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对新闻传媒的控制、对网络言论的打压也越来越疯狂。我们的民族将为此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一个剧作家,为什?热衷写政治文化文章呢?沙叶新讲起有些苦衷:「我的主要工作还是写剧本。但我所写的剧本,如《假如我是真的》、《幸遇先生蔡》、《江青和她的丈夫们》、《都是因为那个屁》等许多剧本,都因为意识形态原因被禁演。」

著名法学家贺卫方谈起沙叶新,也说:「沙被禁的戏之多,也许是全国之最了」。

剧作被禁全国之最

沙说:「写了戏不能上演,我是知识分子,总得写作,从写作剧本转向写作自己根本就不熟悉的政治文化系列文章,虽然是我应尽的道义责任,但也是出於无奈。」

无奈之举,却获得众多民的讚誉,沙叶新说自己看到网民的跟贴「非常感动」,他说:「但我不是「巨人」,没那么「伟大」,我只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我更注意的是网民对我的批评,即便带有攻击性的,我也不介意。我甚至从这些极少的不同的声音中还会感到一些温馨。有网民说:你是剧作家,是不是江郎才尽,才写这类文章?我理解他是希望我继续写戏。其实我一直在写戏,我一看到舞台就热血沸腾,只是我的戏在国内舞台难以上演。有人还问我为什么报纸上也看不到你的文章了?一是我的文章在国内发表很难,二是我也不愿意给现在的传媒写。如果让我发表了,我也不愿意让人借此宣传说,你们看连沙叶新都能发表文章了,还不民主?还不宽松?我也不愿意接受官方媒体的採访.我不是清高,也不是低调,我是採取不合作态度,尽量保持清醒,保持自我!」

沙叶新这样一位剧作家写这些政治文化文章,是要探讨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有哪些是唯独中国有外国没有的,比如「表态」、「检讨」;有哪些是外国虽有却没有中国那么严重的,如「宣传」、「腐败」。他想将中国政治文化中的这些现象做个分析总结,从而能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

沙说:「我的态度是积极的、严肃的、理性的,一些观点虽然尖锐,用词虽然激烈,却是善意的。」从剧作家无奈「转型」到网络生存的政论作者,讲起内心深处的情怀,沙叶新歎一口气:「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沙叶新小档案

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江苏南京人,回族,国家一级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主要作品有《假如我是真的》(与人合作)、《陈毅市长》、《马克思「秘史」》、《耶苏.孔子。披头士列侬》、《江青和她的丈夫们》、《幸遇先生蔡》、《都是因为那个屁》等十多部话剧,以及多部电视剧、电影和一些小说、散文。

原载《亚洲周刊》 作者:江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