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章子怡共演西游
可能很多读者都已经听说过“孔子学院”这个名字。这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海外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上周三,德国第三所孔子学院在杜塞尔多夫成立。仅相隔一天,匈牙利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布达佩斯建成。不久夏威夷也将开办一所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似乎一夜之间遍布世界各地。距离2004年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开办世界范围内第一家,目前在36个国家总共设有80所孔子学院。中国国家汉办的目标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总共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德国境内除了现有的柏林、纽伦堡和杜塞尔多夫3所学院以外,还要在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海德堡和莱比锡再开办5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不断升高了。想学汉语的外国人数量增加了。据中国国家汉办的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是现有数量的3倍。目前大约有2万多德国人学习汉语。经济的发展令中国让它国去认知中国文化的需求也加大了。有人称,在世界各国开办孔子学院是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走出去”思想的必要实践。
孔子学院多是以中国国家汉办与外国大学合作的形式设立的。上周成立的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就是汉办与杜塞尔多夫市和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合作的结果。合作中,中方提供教师和教材,另一方提供教学所需的基本场地和设施。
根据汉办主页上登载的信息,孔子学院主要以开展各种汉语学习课程、组织开展汉语和中国问题研究等学术活动、组织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展览、演出等等为主。学院开张的前3年,汉办每年提供10万美元的经费,此后各地的孔子学院就要自负盈亏。
今年中国两会期间,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为中国的“文化赤字”而不安,并大声呼吁中国文化加大“对外传播”,加快“走出去”。上个月他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称:“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只输出物质产品,还要输出精神产品,也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样就有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支持。所以‘走出去’和‘走进来’是双向的,需要同时存在的,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加强‘走出去’。”
德国南德意志报则撰文表示,中国花大力气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是寻找盟友、贸易伙伴以及能源供应国。例如在非洲。中国在贝宁开办孔子学院,同时帮助非洲很多国家建设桥梁,开凿水井,派遣中国医疗小分队,为非洲留学中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这样做的结果是,非洲53个国家中现在只有5个还同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当乍得也宣布同台湾断交之后,受到中国大陆方面热情地欢迎。文章认为,中国是要运用软实力向外施加影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欧洲担任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称,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已经开办了很多,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汉办目前只是想先建成100所,希望能在量上先达到,但是质量上缺乏保证。原本孔子学院应该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基地,但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缺口极大,不少学院缺少正规的老师,教师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除了挂了孔子学院的招牌,其余的硬软件都达不到标准。虽然汉办已经开始着手制定验收标准,今后只有机制健全的孔子学院才能够继续开办下去,不合格的一律都要关门,但是这毕竟还需要时间。
国内不少人听到“孔子学院”这个名字,以为是给外国人讲中国儒学的地方。也有些人不喜欢这个名字,认为是从现代中国文化中找不出来值得给外国人介绍的内容了,只好把老祖宗请出来。赵启正先生呼吁的让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究竟应该怎么走出去?今年中国国内的《新周刊》杂志做了一期专题,讨论“如何‘贩卖’中国文化”。北大教授张颐武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称:“世俗文化是一种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力是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张教授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喊杀声一片,有人甚至批驳说,张颐武的思维方式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殖民地心态。也就是一切都要等西方人(最好是美国人)先做出判断之后,再跟着鹦鹉学舌。
“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在世界各地开办的时间还不长,这些学院究竟能产生多大影响,此种机制是否可以长期操作目前都还无法做出定论。无论是章子怡西行,还是孔夫子西进,中国文化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了它的新西游记。
[原载德国之声网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