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一月 28, 2007

德国电影冲奥:“关键是要动人”

2007.01.27
新锐导演唐纳斯马克
德国影片《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获本年度奥斯卡提名。导演唐纳斯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k)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谈德国电影如何走国际化路线。

德国之声:首先恭喜您,唐纳斯马克先生。得知被提名奥斯卡奖的那一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唐纳斯马克:我感到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我知道,这是很多人企盼已久的。当然,提名这件事本身与我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人们总以为,如果没有获得提名,将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情。

我现在正在法国。昨天我参加了图卢兹的电影首映式,这里的法国人开了很大的一瓶香槟来庆贺,并且要求重新印刷电影海报,注明“2007奥斯卡提名”。

这部电影在法国反响如何?
别人的生活(《窃听风暴》)
非常好。出乎我的预料,法国人非常熟悉电影剧情,并且拿了120个拷贝,从比例上讲,这个放映规模一点都不比德国小。我当然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法国电影界的反应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世界。例如先是法国人发现了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 Haneke),然后他才突然在德国变成了重量级导演。

德国电影能在外国有销路吗?

对于外国观众来说,观看一部带有翻译字幕的德国电影当然很不习惯。好莱坞电影一般都有多种语言的配音,至于美国人,早就习惯只看英语片,如果连续要读2个小时的英文字幕,只能靠眼角余光扫视电影画面,感受当然很不一样。因此,即便是最棒的德国电影到了国外也不比美国片叫座。例如,“Das Boot”是有史以来在美国市场上最成功的一部德国影片,票房收入达1100万美元,不过这对很多美国大片——甚至一些小型独立电影算不上什么。因此,我们不要抱太大希望。不过,一些视野开阔、关注多元文化的精英观众能够成为我们的影迷,这又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如果撇开字幕不谈,从内容上来讲,您的电影能够打动外国观众吗?不了解故事背景恐怕是不行的。

并不是说,只有那些熟悉德国历史的人才能看得懂这部电影。否则,这就是我的错。我甚至感觉到,美国人很高兴,这部电影并没有沿用那种“黑白分明”的道德理念。现任政府在谈到所谓的“邪恶轴心”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爱憎分明的态度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我的影片的理解。相反,我相信,在涉及到政治道德问题时,美国人变得更加开放,这在5年前恐怕还不是这样。

您会为2月25日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作哪些准备?

当然,我很兴奋。不过我很清楚,能不能得奖完全不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这取决于,别人如何评价我的这部电影。有人说,广告宣传会影响评委的决定。其实并不是这样。奥斯卡评奖委员会是由很多非常成功、非常重要的电影人组成的,他们不会受到一些外界言论的左右。一部电影能否得奖,关键还是要看电影本身是否能够打动人心。

原载德国之声

没有评论: